[语文阅读题怎么提高]怎么做阅读题能提高能力?

发布时间:2019-09-24

刚上初一,数学英语一直很好,每次语文基础分都拔尖,阅读却最差,名次一下就下去了。我是想知道怎样做像5.3中考或阅读宝典之类的阅读题才能真正把题全部渗透吸收进去不白做我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能力这个我最急!

2016.09.02

大量阅读、广泛涉猎语文,是怡养性灵、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从而实现语文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其作用已属不争。但阅读是一个综合的内化过程,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行为习惯对阅读效果至关重要。如何调控学生思维及行为,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一、深思1、阅读要伴以问题思考阅读不是单纯形式上的浏览,其实质是通过展开思维,调动原有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最充分的感知、领悟和鉴赏,并借助联想、想象内化积淀为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有读有思,边读边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由于现代中学生阅读内容十分广泛,文章意蕴理解多元化,再加上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如果没有问题引导、点拨,学生阅读时就会天马行空,或暗中摸索,阅读的作用、语文的教育功能也就无从谈起。如果教师设置出最佳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将作品内容与社会生活连接,让作者的情感渲泄与自己的心灵体验碰撞,那么,学生就会展开思维,凝神思索,进而披文入境,由事见情,就会慢慢感受到文章的文学气息和人文精神。如,我组织学生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时,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①作者对这间陋室是怎样看待的?②据此,你认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③画出作者知足常乐、生活乐观的句子。这三个问题既有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的点拨,又有细节体味、注重积累的提示。2、思考勿搞成语训练。民族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多样性及文章阅读中许多东西“可意会而难言传”的特点决定了阅读中的思考应是历史的、情感的、审美的,思考题的设计也就必须是深层的、情感的、审美的,思考题的设计也就必须是深层的、感性的、整体的。因为这种思考重在过程而不是终结,追求的是主观状态而不是客观答案。试想每一篇文章或一个语段后都跟着这样的分析题:这个词和哪个词呼应,哪句是中心句、过渡句,中心思想是什么,段落大意是什么,文章分成几部分,段落又有几个层次……那么,文章内容结构被肢解成一组组毫无血色的语言零件,文章和谐浑然的意境被割裂、被浅化,学生根本无法去进行整体理解和审美感悟。这样的阅读完全成了以前盛行的“语段训练”,理性分析,死记硬背,既耗时费力,又严重束缚着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二、畅想想,这里指想象、联想。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很重要。因为一切作品的语言无论它的形象性多么强,在书面上总是平面的毫无生气的,只有进入读者眼中,通过读者心灵的感受和想象才能被激活,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在读者头脑中的鲜明度、丰富性和持久性,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自身审美情趣的提升。因此,在阅读中,教师要煽动起学生联想与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尽情纵意地去勾画、涂抹各种艺术形象。这就需要教师给以方法上的诱导:1、可对课文略写部分进行扩充想象。如学习《天上的街市》就可让学生继续想象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生活情景。2、可随文章内容发展摸透作者情感去塑造形象;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新形象。如读完《孔乙己》后,我就以“孔乙己拖着一条断腿走出酒店后的生活情形将会怎样”的问题来诱导学生创造新的“孔乙己”。3、可以在阅读中保持想象,让艺术形象像过电影一样始终呈现在学生心中、眼前;也可以在阅读后回忆想象,将艺术形象置于生活中,使其与现实对照,从而完成形象的再造。如读完《安塞腰鼓》一文后,假设有机会让学生看看现场的情景,或让学生看看有关录像资料,那学生对原文所塑造的形象就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阅读中想象,想象中阅读,这是一阅读技巧,也是一种读书方法。学生开始可能不习惯,顾此失彼,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强化,使之慢慢形成。三、硬背背诵是阅读的延伸和强化,作用不可低估。梁衡曾说:“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由此说,“死记硬背”也不失为一条学好语文、增加底蕴的终南捷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阅读中背诵要做到如下几点:1、选准章段。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大纲中推荐背诵的古诗词,必背不疑,一字一词不差毫厘,标点符号也不例外。写景状物文辞优美的、人性文气久揣不透的、富含深刻人生哲理的语段也要背下来。2、背书如吞。理解的要背,不理解的也要背,要尽可能多地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性篇章和优秀时文,让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地吃下去,沉积到他们的记忆中去。至于意境主题之类的东西,学生大致了解即可,尽管学生对此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这是必然的,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那些东西就会像堆积的冰块一样渐渐融化,形成汩汩小溪,源远流长。3、背诵结合。如果说背是为将来积累财富,那么,诵则是及时行“乐”,即时享用。当背则背,当诵则诵。有些精美语段或文章如当时就有所理解或感悟,不妨“摇头晃脑”地吟诵一番,只有如此吟诵,含英咀华,方能领略文章的各种精妙。自我感觉已“诵”出滋味的,也就不必非背不可。阅读时套用这些,比较快.语文解题方法归类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格式:(时间+地点)+人+事+结果。

李岩固|2016.09.02

真正有效的阅读是独立思考地钻研文本,弄懂那些先前不懂的东西,由知之甚少到懂得较多,由思想狭隘到心胸宽广,由思维呆滞到大脑灵活……怎样才能做到有效阅读呢?一般来讲,有效阅读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一)要带着自己的思想去读书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和完善思想,活跃思维,增长才干。就丰富思想来讲,阅读实际上就是通过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从作者的思想中汲取一些有益的东西,并将其转化成我们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转化是最为关键的——不经过转化,作品的思想与我们自己的思想不能得以全面的兼容,有时还可能吞食掉我们的思想。这样一来,我们的思想不仅没有得到丰富和提高,反而会变得愈加单薄。要将从文本中获得的思想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思想,最根本的做法是借助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去分析、鉴别和取舍,在此基础上以我们的思想作为溶剂来“溶解”从作品中汲取的思想,使其真正成为我们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我们带着自己的思想去阅读。

就增长才干来讲,如果一味地按书本办事,我们就会变成偏执的书呆子。关于这一点,叶圣陶先生说:“死读书,读死书,最后就要读书死,这是培养不出人才的。”只有带着自己的思想去读书,以审视的眼光来看书中所写,才能真正把书读活,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二)要注意阅读文本的选择

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世界中,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抛开那些能使人中毒的坏书不谈,仅就思想内容健康的文本来看,其中大多为供人消遣而作,其思想浅薄,知识含量低。读这样的书不仅不能丰富和提升我们的思想,而且不能增长我们的才干,徒劳而无益。道理很简单:我们只有从比我们高明的人那里才能学到东西。同样,只有读学识和见解都超过自己的书才可能有较大的收获。因此,文本的正确选择是有效阅读的前提。

1.要读思想厚重的书

有许多人读了很多书却依然思想贫乏,见识浅陋,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们读的书本身思想十分贫乏,不能丰富和提升人的思想。要知道,有些势利小人专门迎合那些碌碌无为的读者,出一些思想单薄、毫不费力就能阅读的东西。那些书一读就懂,也能给人以愉悦,但却不能给人以思想上的增益,不能使人有才能上的长进。因此,我们应该读那些在知识方面和思想上都超出我们现有水平的书。这样的书不仅能够增加我们的情趣、唤起我们的生活激情,而且能够使我们思想充满活力,同时提升我们的思维水平与想象力,强化我们的创造与创新能力。

2.要读能够增加才干的书

阅读是获得和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前人千百年来摸索出来的成功经验,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通过阅读,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不断增加,视野变得开阔,思维变得活跃,创造能力大大增强。要真正获得这么多的收益,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必须阅读那些能够使人增长才干的书。因为人世间的书不是每一本都能够给人正确的知识,即使能够传授正确知识的书,也不一定都对我们有益,所以,阅读首先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做好文本的选择工作。

3.要读能够陶冶情操的书

从学做人的角度讲,阅读是接受灵魂的洗礼。文学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其中渗透着人类至真至美的情感,寄托着人们的精神追求,昭示着人们立身行事的准则;倡导以天下为己任的道义担当,褒扬舍身取义的气节操守;激发人的生活热情,使人更加热爱生活;鼓舞人奋发向上,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力。这些,是那些庸俗作品所无法企及的。

多读能够陶冶情操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在人的心灵深处播下善良的种子,使人富有同情心、宽容心和仁爱心,而且能够使人具有一双善眼,从审美的角度看人生,使人更加热爱生活。

4.要读语言规范的书

语文学习的角度讲,要培养良好的语感,必须阅读语言规范的文本,这样才能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语言潜规则,即形成正确的语言感受力。只有大脑中形成的语言潜规则是规范的、正确的,才有可能正确理解词句的意思,也才能把文章写得文从字顺。


萧严慧|2016.09.02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